本文被收录在人民日报网络版人民网上.
http://www.qglt.com/wsrmlt/wyzs/2002/07/06/070608.html
看来您是从事中学教育多年的一位老教师了。
以下这段话是我在上高中时(我现在在上大学)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
部分有关中国教育的评论,现发给你,让您见笑了。(作文本上的原文,
未加任何修改)
……
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悲哀的。它篡改了教育的本质精神,教育本应是在
告诉受教育的人们,现在人类已有的知识后,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性、探
索性,使他们乐于、勇于向先人们所未探索到和总结到的东西挑战,敢于
向现有知识提出质疑,从而完善人类已掌握的知识。可是中国的教育却并
非如此。过去愚昧的古代教育家就不懂得这一点,把受教育的人完全局限
于“八股文”的学习,他们的一生要经过院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,将一
生中最有作为的青春时代用在了对付考试上,通过考试,它们便成了国家
的“栋梁之材”,精力用尽,当然无力于探索其它方面。正当故人们为自
己学识渊博而自豪时,国外的“船坚炮利”来了,轻易地轰开了国门,“
栋梁之材”们束手无策。国人如梦初醒,原来自己还有许多方面的知识是
闻所未闻的,于是大兴学习西方教育,开设自然科学学科,废除“八股文
”。而今的教育家又在愚蠢地犯着同样的错误,将受教育者的一声压在教
科书上,使他们无力去探索社会和自然。可悲!
我们的学生的确将教科书中的内容掌握地相当好,这在历届的国际奥
林匹克竞赛中就可以看得出,我国的选手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,他们很会
做题、考试和分析出题人的心理。但为何世界高精尖端技术的突破却常常
出在麻省理工、贝尔实验室?为何至今还没有一位完全由我国教育出来的
学者在某项自然科学的研究上取得质的飞跃而获得诺贝尔奖?答案还是老
问题,我们的学者不会变通,思想完全被禁锢在了教科书中所限定的思维
模式中。
看看我们的学生,老师说一,他们便说一,老师说二,他们便说二,
丝毫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维。每一位老师所教出的学生都与这位老师有极
大的相似之处,无论是在书写上、口头表达上甚至是思维模式上。我们的学
生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模仿!难怪有人曾感叹地说道:“在中国的课堂上,
学生学到最多的是老师的恶习!”
比尔・盖茨没有读完大学,保罗・艾伦没有上大学,但二人却能走到
世界的最前沿,领导高科技的IT业,成为信息革命的带动者。这说明了什
么?为什么这样的人在中国没有出现?!
伟大的鲁迅先生如果能活到今天定会写出“第二个《孔乙己》”。
我们应立即改变这种扼杀人的创造性和带有自虐性的教育体制!
……